切削声、轰鸣声、敲打声,声声入耳。汗水、泪水、雨水,水水交汇。
莫斯科时间8月27日晚,在喀山竞技场播放的一部世赛纪录片,又将全世界1355名选手的记忆,突然都重新带回到那龙争虎斗、风流云蒸的赛场。
几天来的打拼,几天来的鏖战,1355名选手完成了最华丽的转身,他们将那最美丽的身影,都留在了喀山赛场。
当天晚上,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闭幕,中国代表团完美收官:16枚金牌、14枚银牌、5枚铜牌和17个优胜奖。
金牌榜第一、奖牌榜第一、团体总分第一。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年轻的中国选手们再次刷新中国世赛成绩历史纪录。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的赛场上,年轻的中国选手们连战皆捷,不仅在数控铣、焊接2个项目实现金牌“三连冠”,而且还在车身修理、砌筑、花艺、时装技术4个项目上蝉联冠军,更有建筑石雕、混凝土建筑、水处理技术3个项目,首次参赛,便一举夺魁。
同时,中国选手还将包括信息网络布线、机电一体化、飞机维修等16枚银牌,将包括工业控制、烹饪(西餐)、塑料模具工程等5枚铜牌,将包括CAD机械设计、商务软件解决方案、印刷媒体技术等项目在内的17个优胜奖,全部收入囊中。
出征喀山,中国大获全胜。鲜艳的五星红旗,成为领奖台上出现频次最多的旗帜。
“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中国能取得全世界第一,置身世界技能第一阵营,我一点都不感到意外。”新任世界技能组织主席约瑟·德高伊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期待中国在2021年带给世界更多惊喜。
(文字来源:技能中国)
世界技能大赛的冠军们因为参加比赛改变了人生,获得了非凡的成就,也让社会对于技能人才的看法为之一变。
回望过去,不少青少年在学业受阻时是被家长抓到职业院校“被迫”学习,他们不是发自内心的感兴趣,自然不会理解工匠精神中的潜力与追求,学不学好技能似乎并无所谓。
但随着我国从加入世界技能组织,到参加世界技能大赛,再到最后争金夺银,一步步向前迈进,最终都是为了推动职业技能事业大发展,达到改变观念、形成良好氛围的目的。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更是提出高职院校大规模扩招100万人的政策,鼓励更多应届高中毕业生和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等报考,填补我国2000多万技能人才缺口。在当前形势下,全国的职业院校勇担时代育人职责,加快培养更多技术技能人才,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促进我国制造业、服务业迈上中高端的高质量发展。
哈北航职院抢抓机遇、乘势发展,以“改革、开放、国际化”的战略思维大力发展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成绩,更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益,已为国内外各航空公司和机场输送了万余名空中乘务员和高端服务人才,现成为国内最专业的培养航空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院校之一。
我院与国内外众多知名企业达成校企合作,致力于通过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学生的专业认知深度、拓展就业渠道,增强创业本领,真正实现学历教育与技能学习并重的高职院校育才理念,营造了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职教环境。
我国从大国到强国,需要各行各业的“大国工匠”,用“专”的信念提升职业能力,用“创”的理念助推职教发展,这是哈北航职院从未停止的探索之路,我们始终在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不断创新,以工匠精神激发学生对于行业、岗位的尊重与向往,让工匠精神成为青年技能人才成长道路上的自觉追求!